#93 熵 Entropy
第一次認識熵這個字是在一本小說裡,也許和這個字本意相關聯,無法預期成了劇情主題。熵是一個用來預期一個系統混亂程度的指標,熵的含量越高,則系統越混亂。物理學家Clausius定義熵變化為系統在可逆過程中吸收的熱量除以絕對溫度。也就是說,越高的熱量,或是越小的絕對溫度,都能增加熵。也可以說,熵量化了隨機性。
熱會自發地往冷處走,但我們選擇並不必然如此。我們的每一個選擇是對世界的回應,分分秒秒建造著一個場域,交談的節奏仿若譜一首曲子,有和弦的時候,便能建構出一套只有屬於我們的語言,在和弦裡共鳴。它對應了我們身處的世界,分析,解構,重組,用那一套我們熟悉的符號註解。在裡頭我們感到溫暖,那是冬日棉襖,夏日晚風。但一切可預期。
令人感到傾心的生活,需要剛好的熵。我難以想像一切可預測的空洞,懼怕重複而造成的乏味。有時則懊悔著只有一半的啟蒙。我們觀火,仍然開心得像是看一場表演。來,我們來排一場戲。睡遲了不是刻意,改了探望的表定時間。一切都是流動的,而無論是在眼神還是手足之間,還是心裡投射的願望或者想像的可能,熵在火花的尖端,無邊流轉。

